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有趣与有意义

aikaiwu5年前 (2020-05-18)生命之所轻1179

在我的生命中至少有三个人跟我说过自己是个无趣的人!我对其中一个人印象深刻: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天的中午,我们一行十几个家庭参加一个“家庭教育主题”的聚会。孩子们在一边玩着自己的游戏——捉泥鳅、抓蝴蝶、与小狗赛跑、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们聚坐在一个露天的长条桌前分享各自的教育理念、育儿心得,当其中一个不起眼的男性走上台前跟我们分享时,我的心深深被感动到了!

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一个律师,有着体面的工作。有着骄人的成绩和众人的一致好的口碑。家长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总是被一群家长和老师们所殷切期盼成长的那种,当然也如愿以偿地不负众望——我考上了重点大学,学了法律,得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回望过去的多年读书及工作经历,我总结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不会生活的人!就象一个读书的工具,一个工作的机器,内心无味。

有趣的

那些年我的世界是无色的,而至从遇到了我的妻子我的人生因此发生了不同,我的世界开始五彩斑斓!我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活成这样!我现在努力的方向是把自己原来没有体验的经历拿来重新体验,同时我也想让我的孩子们的学生时代里生活多姿多彩!不要向他的爸爸那样只剩书本学习。我想让自己变得有趣!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说到此,我内心给这个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男人一个大大的赞叹,这是一个勇敢的灵魂、一个干净的灵魂,值得赞叹!瞬间他在我心中的法砝大增。我喜欢这样的灵魂。他在用他的伤来疗愈别人的痛。感恩他的平凡之举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比较、不得不评论:正如今天的主题一样,也是一个比较的结果。我们已经被潜规则了很久,似乎对此习以为常,正如我们一日三餐一样习惯无意识:到点就饿!静下来再静下来再再静下来再再......静下来,然后问问自己是真的饿了吗?

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我们已经习惯了“十年寒窗苦读”、我们已经习惯了“朝九晚五”我们已经习惯了“为了将来现在要苦一点累一点”我们已经习惯了“为了......”


写到此突然想起这样的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人听过这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喜欢上了一个非常漂亮优秀的女子,从此发愤图强要挣很多钱(他家里非常穷)给她喜欢的女人,这样才能表达对她的爱!他觉得起码得有个房,要是再有个车那就更好,于是他暗暗奋斗,十年过去了当他有房有车的时候,回到家乡时那个他喜欢的女孩已经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他追悔莫及,忍痛心中默默说道‘只要那个男的对她好就行!’结局是:他草草找了一个女人结婚生子,可悲的不至于此,可悲的是他一直在现在妻子身上找那个女人的影子!而对方全然不知一生......

原来觉得象这样的主人翁好傻,而现在觉得这是一种现象,被意义所蒙蔽的现象,而且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万绿丛中的一点绿!那样觉得自己不例外!自己是合理的!自己是可以的!自己是不脱离群体的,是有安全感的,有归属感的,这样才心满意足,而那满足背后是“我应该与大家一样才是对的!”心理学上叫着“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群体归属感......”也就是所谓的“意义”当我是人时,我的行为都得符合人的范畴!如此你才能被认同,被认同了你才有价值有意义,否则你就是“伤风败俗”“鹤立鸡群”的异类,终有一天会被“干掉”!而被孤立是一件可怕的事!那是社会认知所不能容许的!

百度百科中对于“意义”的解释是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

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自己哪里有点不对劲,可就是说不出来。但一定是有些地方不对。很茫然!最近突然悟到:那是心与脑与身体与意识的不匹配的结果!身心不合一的结果。说的更明白一点是我们让我们有意义了而没有让自己安心、没有让自己的心感受到滋养而心生愉悦!而“有趣”是做到了让自己的心安,让自己的心得到滋养,所以心生力量从而又去做了自己认为和意义的事,这样的事有些是合符社会意识的,就象我们想家了想娘了就习了一张票回去看了老娘;想去给村里修条路了就出了钱给村里修了条路;想给一个乞丐一块钱温暖一下她的心灵......

就只是因为你想做这些事了,而不要强加“孝顺,有善心,有爱心”这样的定义在自己的行为之上,虽然这些词是诠释了行为本身,那也不是行为的全部意义!这也就是很多大人做了很多的事但内心不快乐的根本原因!所以从今天起我要做个有趣的人,让自己纯粹地做事、纯粹地为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aikaiwu.com/?id=57

分享给朋友:

“有趣与有意义” 的相关文章

当儿子问“妈妈,你死了我把你埋在哪里呢?”时......

当儿子问“妈妈,你死了我把你埋在哪里呢?”时......

一篇关于“死亡”话题的母子对话,引来了朋友们的强烈反响,我想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理解。 一天,我与儿子出去运动——骑行运动。走到一片树林,感觉那里很安静,于是提议到那里去探寻探寻,儿子同意了。于是我们就把车安放在那片树林的对面,穿过马路翻过隔离带走过一个干的水渠过来了这片...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我们到底要回哪个'家'?

第一次听说是这个词,是一个大师的演讲中提起过她说“我们都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候似懂非懂!随着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对这个词有些由模糊到熟悉的认识,今天在此把我这些年对于这个词的认识的变化及现在对此词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心理学里经常讲“感受、渴望、内在、生命力......”,...

与自己的伤痛合解--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与自己的伤痛合解--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这两天打坐时脑中经常像放电影似地,一遍遍地上演着一些场景和画面。有经验的同学们就明白了,这是箱底的事浮上水面了,到了最好的疗愈时机了!这是自我疗愈的契机!是源头送给我们自己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可以不断地袪除掉那些留在我们潜意识中不断出来捣乱的隐性无名之火的幕后们!“太好了!哈哈!来吧!让我们来个正面交...

百年之后你能带走什么?

百年之后你能带走什么?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小学时的语文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精彩选段,同时我也问了问自己,“当我临死的时候,我该如何对自己的...

父母的第一课——认识生命

父母的第一课——认识生命

因为相爱所以我们决定孕育一个生命,让他来见证我们的爱,同时一同享受“家庭”的快乐幸福和所有成长的痛。这就是我怀孕前的对于生命的认识。后来孩子出生了,伴随着诸多的成长的烦恼和喜悦,伴随着自我不断学习成长,我对于一个新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今天就谈一谈我所认为的为人父母第一课——认识生命...

影子所感--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影子所感--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上午休息时分,站在禅堂外晒太阳,暖洋洋的,照在身上感觉很舒服,倍受关爱的感觉。转过头来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左右摇了摇身子,它也跟着动了几下,再转了几个圈,它依然跟着变换了几种姿态,定下来安静地欣赏着自己的影子。“这么些年来一直陪伴着我不离不弃!去哪里都跟着,并且时刻都在不断变化中!佛说世间如梦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