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命之所轻 > 正文内容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aikaiwu4年前 (2020-05-25)生命之所轻384

10月24日凌晨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在中日医院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10月25日凌晨著名前央视名嘴李咏在美国因病医治无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作者金庸先生也因病离我们而去,网上一搜还有一个红学专家李希凡老先生10月29日也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咏

这些名人是我们所知道的,而无数的无名的人也正像一颗流星一样瞬间划过天空,在这个世界只留下片刻的痕迹!

七天三位我们都熟知的名人相继离世,不得不让我重新决定来谈谈关于“如何面对亲人死亡”的话题。

平日里大多数人都非常忌晦谈及“死亡”,觉得这个字眼不吉利、充满了阴霾的感觉,提及时浑身不自在,瑟瑟发凉的感觉。

小的时候,印象深的就是家里的亲戚去世时去看一眼,一般都是来往不密切的亲人,也没有多少感情,至多心里就是觉得又有一个人再也不见了。再大一点就是自己至密的亲人去世,那却是动了感情的,当看着躺在床铺板上的亲人时,不免会想起曾经在一起的日子,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点点闪过,对于至亲的亲人——姥姥、姥爷、奶奶,那就又不一样了,更多了一份心里的牵挂和伤痛!一想到再也见不到真人了,眼中的泪会象滚珠一样唰唰地止不住地流下来......“世界上再也没有姥姥了、再也没有姥爷了、再也听不到她们的声音了,再也无法与她们牵手聊天、再也无法与她们相惜相伴了......”

再后来工作(医院)了,会经常面对死亡:大内科的一个心肌梗塞的病人本准备第二天上午就出院了,谁曾想就在刚刚去厕所的时候突然倒地死亡;急诊科来了两三个外伤急救病人,前一秒还坐在自己家里聊天,下一秒就被冲进家里的大货撞得人肉横飞;昨天还在一起聊天的三姑家的二儿媳突然就被告知脑溢血去医院的途中断了气......慢慢的“死亡”这个字眼在我的印象中就只是个概念,不会牵涉进太多的情感波动,这就是“死亡”带给我的样子:突然、平常、时时在发生,时时被经历,而却总是被人主动地避之不谈的事情!

与此相比“生”就来得不一样了!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了!站在生命的圆点,生死两相依: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末端,生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和希望,而死意味着失去!而且是永远的失去!与之相伴的是无尽的伤和痛,孤独、绝望、无助......

既然死亡也是那么地常见,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死亡,当然逝人已去留下的是亲人的伤痛,我们来看看当家里亲人因故逝去尤其是意外突然逝去,作为家庭成员如何渡过艰难的心理灾难从而实现自救!

首先,允许感情的宣泄!想哭的就哭,想说的就说,让丧失的情感得以表达释放。禁忌邻居大妈式的劝慰:“别难过了,人已经走了,看看活着的人,好好过下去呗!”“儿呀,别难过了!事已至此!哭伤了身体妈妈更伤心......”转而为“是的,真的让人难过,伤心,趴在我的肩上想哭就哭吧!”“这真的有些突然,你真的舍不得,无法接受......”“你真的很难过!我看到了,把那份痛哭喊出来吧......”

其次,必要的告别仪式不可缺少。尤其是没有现场与逝者告别的,应创造一些机会去与逝者作一个告别,在心中将亲人痛苦地送入另一个世界,而不是无尽地悲伤哀叹不舍。可以到墓前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或是用信的方式写出来烧掉,用中国传统的方式脱帽行送行礼等等。

最后,至亲的家人提供有力的支持,陪伴失去亲人的日子,处理相关后续生活变化,包括去世亲人的相关物品、相关牵连事物处理,最好更换一个地方慢慢调适自己的新的生活,建立新的生活的联结以及生活方式。慢慢适应亲人不在身边的生活,将对逝去亲人的伤痛转化为思念以及怀念,进而转化为重新生活的支撑力。

总之,一句话“人虽天各一方,爱仍在心间永存!”用新的祝福的方式遥祝逝者在另一个时空里安乐祥和!


在文章的末尾也把这样的一句话送给这四位为这个世界作过贡献的李子勋老师、李咏老师、金庸老师、李希凡老师,遥祝他们在天堂一路走好!安祥快乐!把最深的爱送给他们的家属!“节哀!!!珍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爱开悟心灵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aikaiwu.com/?id=60

分享给朋友:

“直面至亲死亡:李子勋、李咏、金庸三位名人” 的相关文章

"六次"破禁语戒--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六次"破禁语戒--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第1次破戒:第一天回房间的途中,一不小心哼起了小曲。平时内心平静愉悦的时候也会哼起小曲,声音不是很大,只是在嗓子里,哼到第三句时,突然感觉“不对!这是不是也算是说话呢?”于是立刻停止这种行为。心中一个念头冒出来:“原来止语真的不容易!试着不出声地来哼一下曲子表达一下自己的内在愉悦情绪,发现是一种徒劳...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冈仁波齐转山”遗憾之三:放弃的痛与爱

转山的第一天,我们清晨五点半就从旅店出发,约好了一位藏族阿哥开车带着我们去经幡广场,帮助我们悬挂在他们家购买的经幡。大概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写祝福语、挂经幡的全部过程。那时候天还没有亮,不过已经有人已经开始转山了。一般都是当地人。他们比较熟悉地形和路。藏族阿哥热心把我们带到道上...

感恩那个让我学会“弹性与允许”的恩人——北大教授唐登华

感恩那个让我学会“弹性与允许”的恩人——北大教授唐登华

去年一次学习的缘由第一次认识唐登华老师,他是北大的精神科的专家教授,是中德家庭治疗的督导师,除了临床研究工作以外,还有教学任务,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学员。 网上搜索唐老师简介: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

一切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一切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云居寺内观禅修感受与体悟

给北京的小妹疗愈完后,第二天上午没有主动去找她,当时还是有所犹豫的,内心经过了一翻斗争后还是没有去找她。当时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让你要去看望她呢?仅仅是关心她吗?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就这三个问题就如悟空的金箍棒一样灵验,一下就现了我的原形。原来在我的内心里有个秘密那就是“我是个好人,我是被重视的...

父母第三课——你的孩子,她(他)为何而来?

父母第三课——你的孩子,她(他)为何而来?

你的孩子是因你而来。他(她)拥有和你一样心智,实际上他(她)仅仅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小号的你。又或者说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亲爱的父母们,你发现到了这一点了吗?当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也是如此,你感觉到了吗?我们的想法和行动总是受到父母“爱的名义”的阻拦,我们就是在这样的阻拦下慢慢变成了现在的自己。我们甚至依...